深圳先进院郑海荣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更新时间:2024-04-18 17:54:47点击:76 科研管理新闻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23年增选当选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郑海荣研究员增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据悉,2023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5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8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每两年评选一次,与此前的增选办法相比,此次增选不仅提出向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等方向倾斜,还增加了外部同行评选环节。

郑海荣,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7年生,安徽长丰人。2000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做博士后、项目科学家,2007年回国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级医学成像技术装备工程实验室主任、Paul C. Lauterbur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主任。2014-202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所长。

专注于医学成像与医疗仪器系统、声学/磁学生物物理等领域的研究,提出了隐正则化稀疏快速成像理论和高速成像电子学新体系,成功克服了医学磁共振成像速度缓慢的难题。作为首席科学家,领导团队成功研发了我国第一台3.0T高场磁共振和国际首台5.0T超高场磁共振,并实现了产业化,彻底打破了国外的长期垄断。

此外,提出了声辐射力生物测量的新方法,并成功研制了新一代无创超声弹性模量成像仪器,实现了超声领域的技术升级,在全球逾千家医院得以广泛应用。通过提出超声辐射力神经调控新原理,成功研发了世界首台无创伤型脑神经调控仪器。

在学术研究方面,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引用7000余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0余件。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以及省部级一等奖5项。先后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科技先导专项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在学术界和科技领域的贡献备受认可,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并曾荣获何梁何利科技青年创新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以及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此外,担任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科学理事会(ISC)中国委员、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联合会(IFMBE)执委、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声学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聚焦高校建设与年度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