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公布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立项名单
更新时间:2024-04-18 17:54:47•点击:76 • 科研管理新闻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立项名单。在此次名单中,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马为民教授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成功牵头申报的“C3作物高效固碳模块的人工设计与创制”项目(编号:2023YFA0914600)获得批准立项,项目获得国家拨款1776万元。这标志着上海师范大学首次作为牵头单位成功获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实现了学校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立项的新突破。
该项目由上海师范大学牵头,联合山东大学、河南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大学等6家单位共同申报。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之一,目前每年需从国外进口超过1亿吨粮食,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下,提高C3作物的单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也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光合固碳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藻类具有二氧化碳浓缩机制,因此其光合固碳效率约为C3作物的10倍。马为民教授领导的项目将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将藻类的二氧化碳浓缩机制引入C3作物中,创制新型藻类作物,有望突破C3作物单产提高的瓶颈问题,为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需求提供服务。
马为民,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藻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光合作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一碳生物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和上海市生物物理学理事。主要从事藻类光合作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8项。作为通讯作者(含共同),分别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期刊上发表SCI学术论文60余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由原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主要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是衡量高校和科研单位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年来,学校科技处通过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技术瓶颈,创新科研组织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升集成攻关能力。该项目的获批将有力推动相关学科的高水平建设。今后,我校将进一步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战略布局,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努力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聚焦高校建设与年度趋势
推荐阅读
-
中央民大: 加快建立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支撑体系
2024-04-19 08:52:05•829 次
-
9项被评为“差”! 杰青首次结题分级评价结束
2024-04-19 08:52:05•838 次
-
中华医学会: 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工作启动,5.18日截止
2024-04-19 08:52:05•1045 次
-
即将开赛!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来了!
2024-04-19 08:52:05•71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