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不上”到“攀不起”!国产期刊的进击之路

更新时间:2021-05-03 12:44:25点击: 科研管理新闻

成天软件海量科研管理资讯平台提供:中国科协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全球瞩目的重大成就,在科学索引中收入中国科技论文数已连续11年排在世界的第二位,2019年达到了49.59万篇,占世界份额的21.5%。 虽然论文数量与日俱增,但国产科技期刊却一直“多而不精”。近几年,随着我国向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的目标高歌猛进,有一些期刊已经或正在通过自力更生、国际合作的形式强势“出圈”。 他们是如何“野蛮生长”的,为了成为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又付出了哪些努力? 今天小编盘点了10分以上国产期刊的“佼佼者们”,为大家梳理一下,在新的时代风云中,哪些期刊该当有姓名。 // 谁是国刊之光 据2020年6月科睿唯安出具的期刊引证报告(JCR)显示,以IF为10分作分界线,共有9本国产SCI期刊中成功“越线”,Cell Research(CR)更是以傲人之姿挺进20分+,进入全球百强,是很多人心中的“国刊之光”,并且自引率在2%以下,每年的发文量也在70篇上下,有品质保证。许多人说,如在CR上发文一篇,中基就有望了。 由中科院主办的综合性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排名第二,同样发文量不大,该刊涵盖了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是我国原创性研究发现的极佳去处。 发文量最低的Fungal Diversity,位列第三,在真菌学领域独领风骚,每年仅发文20篇左右,但自引率偏高,需要额外关注。 // 生物学、医学领域占半数以上 不难发现,国产期刊的“佼佼者们”半数以上布局在生物学、医学领域,在综合性(多学科)领域、材料科学、物理与天体物理各有1本,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顶刊版图正在一步步扩大,未来还需要更多立足于数学、化学等领域的强刊突围而出。 相较其他期刊,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以下简称light)发文量最大,聚焦于光学领域,自引率不高,IF也较为稳定,已然跻身世界一流光学期刊行列,未来还会不会有更大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 Nano-Micro Letters成长非常迅速,涉及物理、材料、纳米等领域,据说审稿快、拒稿快、评审严,是个“十分犀利”的良心期刊。 // IF年年上涨:既是福音、也是鞭策 之所以这些国产期刊令人啧啧称奇,一个极大的原因就是它们正在“拔节式增长”。 从近5年IF变化趋势来看,除了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期刊连续6年稳定在13.5分左右,其他期刊均是“芝麻开花节节高”,Nano-Micro Letters、Bone Research和Protein & Cell都是从3分+涨至10分+,十分喜人。 不过我们也应看到Bone Research期刊因涉嫌操纵影响因子,受到了科睿唯安的警告,2018年IF未统计,虽然2019年它又回到榜单,但亦受到不小冲击。 这也告诫了利益相关者们,切不可有急功近利之心,稳扎稳打,才是长久之计。 IF的上涨既是福音也是鞭策,作为国产期刊,想要在国际站稳脚跟,吸引更多优质稿件,正如light主编白雨虹所说,“必须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道路”。 很多期刊也正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 国产SCI期刊的成长之路 提升团队质量。一份茁壮成长的科技期刊,最基本的保障就是主编、编委团队,主办和主管团队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在这些“代表们”当中,中科院、“双一流”高校以及全国学会都在积极发力。NSR总编辑任胜利表示,NSR的编委队伍中院士占比超过50%,国际编委近40%,编辑队伍全部具有博士学历。 “绿色通道”加持。在期刊发展初期,由于质量较低,甚至不被认可,可以提供的就是快速、优质的出版服务来吸引高质量稿件。如创刊于1990年的CR,一开始“鲜为人知”,其主编李党生在发展专业的科学编辑队伍前提下,启用“绿色通道”和“快速通道”的论文发表模式,对于国内科学家的原创性成果,严格审稿,果断发表。才逐渐让期刊迎来飞跃。 light期刊也是有着“即录即发”的称号,审稿周期短,通过快速出版帮助中国科学家在光学领域抢占首发权和话语权。 组建特色栏目。Protein & Cell自2010年创刊开始,就坚持全球免费开放获取,除此之外,它们有一个特殊栏目(介绍国内知名科学家、介绍中国本土的重要科学进展、人物故事),通过此种方式,逐步提升自身影响力。定位综合性国际顶尖期刊的NCR也是不断向学术影响力高的CNS看齐,专门设立社论、访谈等新闻类栏目,从多个角度展示和反映中外研究与声音。 还有不收版面费、与国外出版社合作、“量”与“质”两手抓等多种策略,足见国产期刊正在积极行动,以猛虎之姿不断前行。那些对“国产期刊”爱搭不理的日子似乎一去不复返了。 诚然,国产期刊正在全速奔跑,很多期刊在不断突破5分、10分、20分,但我们也面临如发文量不高、论文国际化程度还不够等问题。若想行得更远,既要野蛮生长,也要保质保量。 因为未来,中国学术不光要“走出去”,更要“引进来”。
》》》》成天软件科研管理系统 采用多层软件架构、统一身份认证以及基于XML的数据呈现,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医院、研究所科研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包含本科院校科研管理系统、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中职学校科研管理系统,已积累百家高校案例,详情电话咨询15851303988。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涵盖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能够适应理工农医类、人文社科类以及综合性高校的管理需求,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科技管理规范,为高校建设数字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
点击》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