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这所“双一流”高校迎来2位新任副校长

更新时间:2020-03-24 10:00:27点击: 科研管理新闻

3月20日下午,西南大学召开党委常委会2020年第6次会议,宣布教育部党组关于周光明、赵国华同志任职的决定,并研究调整了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工。 受教育部人事司委托,党委书记李旭锋宣读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周光明、赵国华同志任职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周光明、赵国华同志任职的通知》,周光明、赵国华同志任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新任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光明和赵国华作了表态发言,表示坚决拥护教育部党组决定,衷心感谢广大教职工的信任支持。两位同志郑重承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忠于职守、忠于岗位、清正廉洁、勤勉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不辜负教育部党组、学校党委和全体师生的信任和期望。 校长张卫国表示,坚决拥护教育部党组决定。在学校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和贯彻落实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时期,这次学校领导班子全部配齐到位,年龄结构、学科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希望两位新履职的同志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新岗位,作出新业绩;希望班子成员讲政治、顾大局,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党委书记李旭锋指出,新任命的两位党委常委、副校长,是教育部党组从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大局出发,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通盘考虑、反复酝酿作出的决定,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党组对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高度重视。 李旭锋要求,两位新履职的同志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要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素质,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工作。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李旭锋强调,当前,学校处于深化综合改革的攻坚期和“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期,班子成员之间要加强团结、密切合作,要把心思用到学校发展上,把精力用到管理服务上,把时间用到本职岗位上,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作出积极贡献。 ▎周光明 周光明,中共党员,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西南大学教务处处长。兼任重庆市光谱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学会会员、《化工时刊》杂志编委。 1981.9-1985.7,在西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5.7-1988.7,在西南师范大学化学系环境化学专业学习,在四川大学答辩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8.7-1993.8,在西南师范大学化学系任教。 1993.9-1996.6,在武汉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并获博士学位。 1996. 7-2005.7,在西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 2005.7- ,在西南大学担任教务处处长,同时在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担任教学工作。 1998.11-1999.1,在上海市科委外语培训中心脱产培训英语。 1999.10-2002.3,在四川大学在职做博士后研究。 2002.11-2003.1,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 1997年3月至1998年7月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助理,1998年4月至2003年3月兼任西南师范大学工会副主席。1998年8月至1999年12月任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1999年6月破格评聘为教授。1999年1月至2006年4月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2005年2月至2005年7月任西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2005年7月后任西南大学教务处处长。 2020年3月任西南大学副校长。 ▎赵国华 赵国华,西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功能食品分会理事,中国农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分会理事,重庆市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评审委员会委员,《食品科学》杂志编委,《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学报》编委,重庆工商大学客座教授与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非消化性碳水化合物化学与营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活性多糖、膳食纤维、低聚糖等的制备、结构表征、改性、生物活性评价、功能机制研究和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化等方面。同时在食品质量快速检测与分析方面开展部分工作。 学习经历 1995年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98年于西南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2001于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5年破格晋升教授。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公派到瑞典隆德大学从师于Margareta Nyman等教授访问学习。2008年1月至3月在瑞典隆德大学任客座教授。2008年被评为UNDP(联合国)优秀科技特派员,2009年获得国家科技部表彰优秀科技特派员。2020年3月任西南大学副校长 。
成天软件《科研管理系统》采用多层软件架构、统一身份认证以及基于XML的数据呈现,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医院、研究所科研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包含本科院校科研管理系统、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中职学校科研管理系统,已积累百家高校案例,详情电话咨询15851303988。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涵盖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能够适应理工农医类、人文社科类以及综合性高校的管理需求,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科技管理规范,为高校建设数字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
点击》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