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中科院合作揭示拟南芥三萜化合物特异调控根系微生物组的机制
更新时间:2019-05-10 11:05:14•点击:506 • 科研管理新闻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0/eaau6389继上周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白洋组与储成才组合作在水稻微生物组中取得突破进展,成果以Article形式发表于杂志,详见下文:本周五,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白洋组与JIC的Anne Osbourn组合作在拟南芥代谢物调控根系微生物组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果以Article形式于5月10日在线发表于杂志。植物不可移动,但在自然土壤中进化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在根系招募大量种属特异且种类繁多的微生物(根系微生物组)。这些微生物参与植物吸收营养、抵抗疾病和非生物胁迫等重要生理过程。植物调控根系微生物组的机制对植物生长和健康非常重要,也是根系微生物组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国科学院-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植物和微生物科学联合研究中心(CEPAMS)John Innes Centre的该工作系统地解析了。该网络的关键基因在植物根系特异表达并(目前能稳定检测到的根系化合物大约300种)通过分离培养的细菌资源库与纯化/合成的单种或混合化合物共培养,发现三。同时根系。该研究。上述结果最初以Report形式投稿到杂志,编辑部和五位审稿人都对本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非常出色且有重大科学意义。(doi: 10.1126/science.aau6389)。,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植物和微生物科学联合研究中心。白洋组。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组项目支持。Ancheng C. Huang#, Ting Jiang#, Yong-Xin Liu, Yue-Chen Bai, James Reed, Baoyuan Qu, Alain Goossens, Hans-Wilhelm Nützmann, Yang Bai. (2019). A specialized metabolic network selectively modulates Arabidopsis root microbiota.. doi: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u6389白洋,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2007年获得武汉大学植物发育生物学硕士学位,2010年在德国科隆大学获得植物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2011—2015年博士后期间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种研究所进行植物根系微生物组学的研究。2016年 5月至今,任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研究员,也是中国科学院-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植物和微生物科学联合研究中心(CEPAMS)首位研究员。目前主要研究根系微生物组在植物抗病抗逆、营养高效等过程中的功能。在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CEPAMS官页白洋组简介视频实验室主页:http://bailab.genetics.ac.cn/Anne Osbourn简介Anne Osbourn教授,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John Innes Centre,JIC)诺里奇研究园工业生物技术联盟(Norwich Research Park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Alliance)主任,2019年4月17月入选第30界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研究方向为植物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natural product biosynthesis),包括三萜生物合成通路的发现、基因组挖掘天然产物代谢通路、天然产物及类似物的药物开发等。在等杂志发表79篇文章。实验室主页:https://www.jic.ac.uk/people/anne-osbourn/(本文转载自:微生物组。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青塔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双一流科研管理新闻科研管理系统
推荐阅读
-
中央民大: 加快建立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支撑体系
2024-04-19 08:52:05•786 次
-
9项被评为“差”! 杰青首次结题分级评价结束
2024-04-19 08:52:05•795 次
-
中华医学会: 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工作启动,5.18日截止
2024-04-19 08:52:05•1015 次
-
即将开赛!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来了!
2024-04-19 08:52:05•684 次